“如果我当初不这样做的话,今天绝对不会走到这个局面。现在后悔也来缺乏了……”留置点里这个掩面哭泣、后悔不迭的人——瓯海区潘桥街道潘桥村原党总支副书记周膏泽,正是下层“蝇贪”的又一典范。
经查,周膏泽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权为配偶谋取利益;违反事情纪律,滥用职权给村集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违反国家执规律则,利用职务便当侵吞村集体工业;利用职务便当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法收受和索取他人财物共计126万元,涉嫌非国家事情人员受贿犯法。2022年5月,周膏泽受到开除党籍处分。2022年7月,周膏泽因犯非国家人员受贿罪,且其未能退缴违法所得,不具备减轻情节,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分金12万元。
抛弃初心,公权私用“填窟窿”
“2002年开始当村委会主任时,我也是想为村里做点事情,为村民办点好事。但由于2004年的一次投资失败带来了1000万的巨大债务,我倍感压力,就想到了利用村干部的公权力,来进行第二次‘投资’。”就这样,一心想着“填补窟窿”的周膏泽,依仗着村干部的身份,开始将手伸向“公权力”,妄图以此为“资本”进行“翻盘”。
他一边通过所谓的“潜规则”,向进村施工的企业索要“地方质料费”,一边又以介绍村里空闲土地给施工方倒渣土、介绍工程项目给朋友为名,纵�收受利益。在面对一些“不自觉”的施工方时,周膏泽甚至接纳“不说破但也不配合”的消极态度,目的就是迫使对方退出,让朋友承揽工程,进而自己从中赢利。
2014年至2022年期间,周膏泽利用村干部身份,先后为朋友周某、蔡某等人介绍物流园地和工程项目,累计收受利益107万元。
权力变现,雁过拔毛“设暗道”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纵然周膏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贪腐行径终会败事,但在个人贪欲和投机心理的作祟下,他照旧自甘步入“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过”的怪圈。
2016年,余某、周某筹建物流生意,唯独缺物流园地,便找到周膏泽希望其提供资助并许诺利益。此后,在周膏泽的资助以及牵线搭桥下,余某、周某租赁到了潘桥国际汽车城31亩园地。但就在土地租到手后,两人却将土地转租给物流公司做起了转租生意。而周膏泽在一分钱未出的情况下,与余某、周某平均占股分红。2016年下半年,周膏泽将他的股份以89万元卖给周某。
周膏泽从一开始就有预谋地为自己搭建种种利益输送的“暗道”。为的就是确保自己第二次“投资”能够万无一失。一方面,他以“影子股东”的形式坐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他找到了一个与自己险些没什么往来的外地朋友,并以其名义办了一张银行卡供自己使用,以此来隐匿资产,规避视察。
变本加厉,一错再错“终迷恋”
一朝权在手,便有令来行。为了提高这场“投资”的“回报率”,周膏泽打起了笼络人心的算盘。在为部分村民治理征地手续时,他罔顾征地政策,利用职权便当多开具征地面积12.8亩,多发放征地款47.9万元,造成村集体资产大宗流失。
当了7年村主任、11年村支书的周膏泽,将村民的信任置若罔闻。2019年8月,周膏泽主持召开村“两委”集会,决定将村民肖某向村集体支付的被征地基本养老包管指标用度冲抵该村历年部分挂账餐费。但又心想,“横竖自己是书记,才5万元,也没人会说什么”,怀揣着这样想法的周膏泽,最终却将这笔钱挪为个人使用并未入村集体账,之后又将其他村民上缴的被征地基本养老包管指标用度放入村集体账去冲抵了上述挂账餐费。
“我想不到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基础想不到,心里真的是痛恨万分……”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可私用,直到身陷囹圄后,周膏泽才意识到,这场合谓的“投资”是何等无知与可笑,不但没有如预期般获得“翻盘”,反而还在人生门路上“翻车”,失去自由,身陷牢笼。